无人机保险在最开始是在国外发展起来的,那么在我国,对于无人机保险的发展对策都有哪些建议呢?下面详细为大家介绍:
民用无人机产业的崛起以及一片光明的发展前景,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。那么为促进无人机险的进步,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建议:
1)填补民用无人机的法律空白
实际中一些人并不知道相关规定,或是知道迫于程序繁琐或心存侥幸选择黑飞,而对于黑飞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措施是空白的,导致黑飞违规成本较低,不利于刺激无人机操作者安全飞行意识,高损失率挫伤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,故此完善相关惩处措施至关重要。
再从无人机保险法层面来看,我国应尽快针对该领域制定专门的法规。有了法律的保障更有利于建立合规的保险制度,在投保人与保险人发生理赔纠纷时可以通过法律条文来解决。
2)加强监管推行实名注册
针对出险的可能性,大家一致认为与操作者的操作技术密切相关,和汽车一样熟练程度、操作经验不同,安全系数也大不相同。汽车投保需要强制登记,发生损失伤亡事故时,能通过车牌号、发动机号、车架号等来进行事故问责处理;相对于无人机来说,其机身虽也有编号,但却是厂家标准,目前并无国家标准,而且我国无人机并未要求强制性注册登记,事故发生时不利于责任人身份的落实,和事故的后续处理。
无人机险的发展可如法炮制车险的流程,首先,国家政府应出台统一的编号政策,保证登记的合法合理性;其次,要求强制性实名登记,确认无人机与操作者身份信息;最后像汽车一样推广无人机飞行技术资格考试,加强对操作者的监管,降低因操作不当的“失控”发生率。
3)缓解定价、理赔“难”问题
精准定价降低服务门槛和投保理赔更顺畅是互联网保险的两大特点,试行无人机保险的主力军也以互联网保险公司为主,对于定价、理赔难题,可以借鉴众安与我们跨行业合作经验。
据了解,众安自推出无人机保险以后,对行业应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的用户习惯、损坏频率都积累了全面的历史数据,并在此基础上,基于无人机的使用环境、用户使用频率等特征,针对不同的机型、服务模式设立了全新定价模型,该模型具有对用户使用情况进行模拟的功能,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出出险率,从而实现精准定价的目标。
我们的经验则是与无人机联盟合作,无人机联盟囊括了我国无人机行业各方面的信息,是一个平等的可以进行充分信息交流、资源共享、互帮互助的平台,在售后和保险服务方面,秉承“便捷、主动、专业、客观、”的服务理念,为它的会员提供最优质的合作服务。我们将其作为自己的定损理赔中心,降低自己的经营风险,这种模式与车险和4S店的合作相似,可以充分利用联盟下的优质会员资源和专业的评估技术人员。